奉化布龙在传承中不断创新◁,现在的布龙越做越考究,光用到的材料就有几十种=▼,像制作时装一样。如布龙的眼睛是用蓝色水晶做的,龙嘴和龙鳞也从单色演变成如今的五颜六色;室外表演受风力影响大,陈家就设计了带网眼的网龙,龙身格外轻巧,大大降低了风的阻力▷;龙鳞以前是鱼鳞,现在更新为花纹,变化多端……
多年来○-,陈行国致力于奉化布龙的传承与教学◁◇。他不仅在我区培育出了30多支舞龙队,还应邀到贵溪、温州、舟山、普陀、嘉兴等地以及海军驻奉部队指导,经他辅导过的舞龙队在200支以上,学生遍布大江南北★◇,已有万余人。
陈亮亮是陈行国的儿子▽□,也是奉化布龙的第六代传人▪。从小,陈行国就对陈亮亮严格训练▽,12岁,陈亮亮就已经成为舞龙好手,26岁成为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员和教练员◇▼,这令陈行国非常欣慰•□。“儿子经常在外面教人舞龙,且有青出于蓝之势▲,可以放心让儿子将布龙这门手艺传承下去,女儿陈晶晶在家里运营网店,与国内外的客户联系业务…。他们已经成为我的左膀右臂了。”相比当今民间艺术家族传承普遍后继乏人的状况○…,陈行国显得非常自豪◇。
几十年的龙舞生涯里,陈行国率队七赴北京,六赴省外参加全国级龙舞大赛和全国一至五届农运会,多次喜捧奖杯。而除了苕霅布龙,我区目前还有岳林街道周家村舞龙队、奉港中学舞龙队等17支舞龙队113名舞龙艺人。城东的王鹤农庄建有浙江省龙舞培训基地培训区,奉港中学、苕霅村分别被列为中学生奉化布龙传承基地和奉化布龙传承基地。
2006年,奉化布龙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•▽。而早在这之前,奉化布龙已开始在国内外崭露头角、大放异彩-。
除了陈家,如何传承发扬奉化布龙成了不少人关注的话题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奉化布龙的传承从娃娃抓起,尚田镇中心小学、奉化技工学校、尚田中学等学校都建立了布龙传承基地•▲,把布龙作为特色体育项目。2002年9月,当时的奉港中学成立了校园舞龙队,让舞龙从社会走入校园。特招的10名舞龙队员在开学前一个月集训,由专门的教练授课▪,上学期间,每天2个小时的训练风雨无阻▪,让奉港中学舞龙队成为奉化独树一帜具有高竞技能力的一支队伍▷,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▼。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奉化布龙◆☆,学校还专门开设选修课,让奉化布龙走入课堂-•,目前全校已有800多名学生选修奉化布龙◆▷,舞龙队达80多支…。
1997年6月30日•▲,由陈行国领衔的舞龙队受邀在广场参加“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联欢会”表演,荣获银奖。这是他们第5次进京演出。当天▪,他们守在广场…•,当香港回归的倒计时钟定格于“0分0秒”时,奉化布龙和其他四五十条巨龙在广场上尽情飞舞。两年后●,奉化布龙再次飞扬在“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联欢会”现场,奉化布龙神态真、套路多、速度快的风采,伴随着这两次的电视直播信号飞向国内外▲。如今的奉化布龙,已在英国、土耳其、韩国等世界各地飞舞。
年轻血液的注入,让陈家成为制龙、舞龙界的时尚达人=。“神龙工艺制作坊”各自分工有序▼,学美术的陈晶晶负责设计与营销,并注册网店,开拓销售渠道▷,还把自己丈夫拉了进来◁。陈亮亮负责舞龙技术与培训○…,制作布龙的技艺也十分精湛•◇,他的妻子也加入布龙制作技艺研习的行列。
陈行国不仅舞龙,也制龙=。他父亲陈银康就是苕霅村第一代做布龙的师傅,陈行国10岁开始学习制作布龙,深得其父真传。他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锐意创新◆,使布龙从笨重到轻巧,从粗砺到细腻,从形似到神似。他和妻子在家里开设起“神龙工艺制作坊”★,为国内外舞龙队精心制作高质量的道具。比赛道具有严格的国家标准△=,龙头3公斤,龙身18米,布的质量要好,色彩要鲜艳,整条龙要饱满、活泛。需要30多种材料,分别制成龙头、龙节、龙布面、龙肚布、龙尾、龙棒和龙筋△,再进行组装。一条9节18米长的龙,夫妻俩要做十几天。交货后,陈行国还要负责教授舞龙◇,从基本动作到高级技巧◁,要等到人家能收放自如地舞起来后□,才算真正完工●△。陈行国每年能制作近百条布龙,这些布龙从苕霅起“飞”至全国,“飞”向世界。
自1977年参加村里的少年舞龙队并执掌龙头开始,陈行国几乎每年应邀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比赛或演出,并屡屡获奖◇-。陈行国舞龙,“快”字当头▼,锣鼓一响☆,彩龙翻滚,让人眼花缭乱•…。40多年过去了▷,陈行国自创了各种龙舞动作●▪,原先的40多个传统套路○◆,在他手中发展到了200多个▪▪,每场演出结束,他的动作造型常常为各地舞龙队争相效仿。
去年,在韩国大邱举行的国际文化艺术节“大邱多彩庆典”活动中★…,以28岁的陈亮亮为“龙头手”的奉化布龙在韩国街头“圈粉”无数△,他们舞到哪里▲,热情的粉丝便一边观看,一边用手机拍摄,跟到哪里。